NEWS Information
為節(jié)約土地,避免道路反復開挖,嶗山區(qū)在王哥莊街道打造建成了首條智慧化綜合地下管廊。
目前,許多電纜、光纜等城市管線交錯復雜地“纏繞”在大樓上,或架在空中將天空分成一塊一塊。一旦線路需要變動,工作人員只能將馬路“開膛破肚”,在地下埋入供水、供電等管道,如遇維修,就需要“二次手術”。如今,這些管線有了“新家”——地下綜合管廊。
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,從一個地下管廊入口進入到管廊的內部,可以看到兩側的墻壁上,“插”著密集的金屬架子.
“這些不銹鋼支架是為強弱電纜設計好的鋪裝軌道?!睄魃絽^(qū)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:“這條地下綜合管廊管廊全長約2600米,管廊斷面為三艙,分為電力艙、綜合艙和燃氣艙,標準斷面8.6米*3.8米,配置了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及設備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、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(tǒng)、先進的安全防范系統(tǒng)和智能化通訊系統(tǒng),主要容納給水、再生水、嶗山水、熱力、電力(10kv和110kv)、通信、燃氣等七種管線?!?/p>
下一步,管廊投入使用后,在控制中心就能看到管廊內實時畫面,通過監(jiān)控中心大屏幕,就能對綜合管廊內濕度、溫度等指標,包括各段管線運行情況一目了然,可以在異常情況出現時第一時間查看具體情況,啟動應急措施,迅速進行應急處理,通過智能化設備,進一步提高了管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通訊員 莊文杰